山西日报记者孟婷报道 “7月9日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一天后就拿到了证照,顺利开业!”7月11日,山西腾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奕甫兴奋地说,晋中分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近半个月。
经营主体是各类经济活动的实际参与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成长的沃土,是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腾潇公司办事便利化的感受,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省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关切、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同时,聚焦经营主体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便利服务、减税降费、信用监管、金融帮扶等多维度促进经营主体质升倍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创业、发展、创新、竞争活力,助推经营主体加快立起来、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放宽市场准入
实体经济活力迸发
企业开办是投资创业的第一环节,在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公司想开展食品零售业务,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朋友说得一个星期才能办好,我就想先去咨询怎么办手续。”7月初,山西华启顺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松华说,咨询过程中,工作人员表示可在网上办理,当天下午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以前,企业要开展食品零售业务,需要先提交设备、人员等材料,工作人员现场核查合格后再办理,全部办完手续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一般要半个月左右。而现在,只需一张表、一个承诺书,准入即营。”晋中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场准入科科长郑彦博讲述了“证照分离”改革前后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变化。郑彦博表示,放宽市场准入可以加快企业发展,让企业进入更宽松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从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消除经商兴业障碍入手,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年检制改为年报公示制;6次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87%的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推动“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三十证合一”实现了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深入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企业注销便利化……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从试点到整体、从单独部门到多部门综合、从微观到宏观制度建设的分步推进,涉及到登记注册的全业务链条,实现了部门之间的联动改革。
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实有经营主体408.54万户,其中企业121.59万户、个体工商户277.9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98万户。
创优市场环境
经营主体竞争力强劲
“我们公司生产的当日鲜巴氏杀菌乳成为第一批‘山西精品’后,销量有较大增长,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山西精品’认证过程中,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企业完善了产品标准体系,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月5日,山西九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俊峰自豪地说。
为有效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我省出台意见,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形成20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山西精品”产品(服务)。
今年3月,通过企业申报、现场核查、标准制定、第三方认证,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大同市巴什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的39个产品(服务)成为第二批“山西精品”。
截至目前,我省共推出77个企业79个“山西精品”产品和服务。下一步,“山西精品”将与制造业、农业、文化旅游业等优势和特色产业已有公用品牌联动,依托各行业公用品牌建设成效,引导培育更多优质企业的产品(服务)成为“山西精品”。
近年来,我省出台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实施意见,创新质量促进政策,健全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以质取胜、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并推动重点领域行业持续开展,如强化质量基础支撑,促进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开展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积极培育制造业质量竞争优势;开展“放心消费在山西”行动,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文旅康养产业质量提升,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全力推动质量环境更加优化,质量供给更加有效,质量创新更加活跃。
提高监管效能
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方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稳主体保主体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成全省统一监管平台,强化监管信息共享共用,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规范实施部门联合抽查,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实现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
2023年以来,我省围绕“智慧监管、综合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减轻企业负担,助力经营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聚焦信用风险分类,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对不同信用水平和风险等级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为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撑。省税务局依托大数据对留抵退税企业精准画像,不断提高随机抽查精准度。我省各相关部门坚持凡“随机抽查”必“风险分类”的原则,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抽查融合应用。
目前,我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联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30多个部门,对教育收费、农资、旅游景区、餐饮、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了跨部门“双随机”抽查,涵盖了公共卫生场所、检验检测机构、学校等70个行业和领域,部门联查占到所有抽查的62.12%,真正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综合监管效能。
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全省建成了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涵盖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事项、监管对象和监管人员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省不断优化升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持续提高监管效能,新增了产品、项目、行为等检查对象名录库以及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名录库,完善了剔除重复抽取检查对象、差异化设定抽查比例等功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优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激发市场活力,山西将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编辑:李晋丹
校对:许瑞峰
审核:刘捷
责任编辑: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