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徐向前故居。徐向前元帅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敬重和爱戴。1990年徐帅逝世后,当地政府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弘扬他的革命精神,按原样仿建了故居。自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后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单位、游客骆驿不绝,徐帅故居也因此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各级廉政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基地等。大家面前的这座大门名叫礼门,旧时主人迎接重要宾客要到礼门外迎接和施礼,进入礼门的客人说话和办事也要尊章礼法,同时也显示了徐家祖上的家世和地位。
前院是2001年徐帅诞辰100周年时候重新修建的,院中塑有徐帅铜像,影壁有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功勋垂青史,楷模召后人”。
真正的故居是后面的这所四合院,它始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到徐帅这一辈已经有五代人居住了,由于年久失修,1958年的时候就全部坍塌了,当地政府多次提出予以重建都被徐帅否决了。1990年徐帅逝世之后才由当地政府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开始对故居进行修复,基本恢复了原貌。尊敬的各位领导,眼前是垂花木门,正对面的这两扇门叫仪门,仪门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家中举办重大事情的时候打开。
此院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3间二层楼正房,上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供佛的地方,下层是客厅,楼房两旁各有耳房一间,是供孩子们娶亲用的婚房。东西厢房用来居住和储存粮食。重修后,院中共分成七个展室,里面陈列有400多张和徐帅有关的珍贵的照片还有徐帅生前所用实物。
第一二三展室是介绍徐帅的军事历史,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展室。
1924年5月,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他经过观察、比较和思考,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革命的政党,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一九二七年三月,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将父亲给他取的学名“象谦”改为“向前”,寓意更深,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永远向前、向前。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他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中间这个小屋是原先徐帅家储存粮食的地方。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恶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931年11月,他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采取“集中兵力,外线出击,围点打援,各个歼灭”的方针,先后组织指挥了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四大战役,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发展了红军,巩固了根据地。
各位领导,大家现在进入的第二展室,当时是徐帅父母亲一直居住的,1901年的11月8日,徐向前就是出生在这个小土炕上的。
1932年10月,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西征,从关中翻越秦岭,南下汉中,行程三千余里,击破国民党军十余万人的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他指挥了抗击敌20万大军的“六路围攻”,取得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1935年9月,当张国焘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党中央被迫率一、三军团北上时,有人不明真相,打电话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进行警戒,打不打?”徐向前总指挥斩钉截铁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让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都不能打。”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他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指挥部队与敌人血战四个多月,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1937年3月,按照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命令,徐向前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1937年4月,他到达一个叫小屯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党。他翻开破羊皮袄的里层,把十多个金戒指交给彭德怀说:“这是从石窝子下山时,组织分给我作路费用的,路上用了两个,现在任务完成了,全部缴公。”5月,向前到达延安,向党中央、毛泽东汇报了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情况。毛泽东安慰他说:“不要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第三展室,布展了抗日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关徐帅的珍贵照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与指挥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中,他灵活运用运动战、歼灭战、速决战、攻坚战等战术,指挥部队先后取得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山西全境。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眼前的二层小楼,当时是用作客厅的地方,现在是故居的第四展室,用作徐帅生活家风的布展。江泽民同志这样评价:徐向前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堪称全党全军的表率。他一贯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家风清廉。他保持普通劳动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谦虚谨慎,从善如流,对同志温暖如春,对群众感情深厚,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
徐帅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袜子破了自己补,衣服烂了自己缝,身上穿的是领口和袖口打了补丁的旧军服。小米饭、山药蛋是家常饭,他还要求吃点野菜,说吃野菜一可以壮筋骨,二可以不忘本。他的住房陈设简单,会客室里的沙发是1962年配方的,横木断了他自己动手修了多次,就是不许换新的。家里墙壁20多年没有粉刷,已经变了颜色。房管部门几次提出贴壁纸,他都不同意。餐厅里放着几把吃饭的椅子,垫布都烂了,他不让换新椅子。徐帅自己有一个工具箱,放着钳子、锤子、螺丝钉等,经常自己动手修理家中用具。徐帅还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他的军装、衬衣总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生活朴实节俭,从不讲究。
永远跟着党走1990年6月,徐向前因病住进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后不久,老帅病情日渐加重。6月29日,病中他也许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对前来探望自己的老战友李先念郑重地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弥留之际,他对围在病床前的子女郑重地重复了自己的三条遗言,并再次叮嘱子女:“我死后,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徐帅的父母、哥哥、侄儿徐向前的父亲徐懋淮幼年丧父,跟着舅舅念了几年书,刻苦用功考取了秀才,但因家境不济没有继续读书考试,为了养家糊口,远走口外,常年在内蒙一带当私塾教师。家里剩余的几亩田地,全靠徐向前的母亲赵金銮料理。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俭朴、善良随和、操持家务。母亲的勤劳,对向前从小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五六岁时,就是母亲和姐姐们劳动的小帮手,扫地扫院、抓柴拾碳,挑野菜、摘树叶,再大一点时候就学会了用树枝编织淘米洗菜用的笊篱、劳动用的萝头筐子。后来,他远走河北打工、考上黄埔军校,家里还仍然用着他编织的农具,母亲想念他啊,看到这些农具就会流泪。年长向前3岁的哥哥徐受谦,高小毕业后到了大同当兵,辛苦所得全部寄给家中,在旧军队里从书记员干到中校军需主任,后来他因不想影响弟弟的前程,借病辞官了,解放后在山西省粮食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办事员,之后又调到省档案文史馆当了一名普通办事员,直到退休。当年向前失学后在河北省阜平县做苦工时候,正是因为哥哥的帮助,才得以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后来向前考入黄埔读书,哥哥帮助也很大。在建国后的反右、四清、文革等政治运动中,徐受谦因为建国前自己在旧军队中卖命的那段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忏悔,他对弟弟徐向前说,“前半生我走错了路,希望你能把我的一双儿女带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报效祖国吧!”后来,徐受谦的儿子徐双九去了黑龙江当兵和工作,由于东北气候严寒,身体不好,双九得了严重的疾病,医生和同事们都劝他找找叔叔徐向前调动工作。一次,徐双九到北京看望叔叔,希望叔叔找人给他调到北京工作。徐向前说:“祖国培养你们不容易,年轻人应该四海为家,服从组织分配,你是我徐向前的侄儿,就更不能搞特殊啊。”徐双九深深理解叔叔的品性,一直在黑龙江安心工作,不久病故了。徐帅的女儿徐志明回忆说:“双九活的岁数不大,听到双九去世的消息,父亲心里非常非常难过。”
五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佛教文化也影响着五台人,徐向前的母亲为了祈求佛祖保佑全家人平安,虔诚的信奉佛教,二层楼上祭祀祖先的牌位旁,也供奉着佛像,她吃斋忌荤、念经打坐、烧香磕头,按着佛门教规,行善积德,做好事,扶危济困。有要饭的路过,她热情的请进家中,给吃给喝,村中人都称她是大善人。在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下,徐向前幼小的心灵里,逐步懂得了关心和帮助穷苦人,办好事,做好人。一年冬天,少年徐向前在街边玩耍,见到一个讨饭的老人被恶狗扯住衣服撕咬,饭篮子也摔出好远,向前勇敢地跑过去用石头打跑了恶狗,扶起老人,把饭篮子、棍子拾起来送到老人手里,好言说服把老人领回了自己家,母亲给老人吃饱了饭,缝好了衣服,又拿出一些干粮将老人送出门去。徐向前乐善好施,救人于苦难的品格正是从这时开始形成。
徐小岩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生于1947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总装科技委副主任等职。1968年入伍成为山东石岛一名普通的海军战士,1972年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前往加拿大深造,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后来他在第二炮兵某研究所与同事们一起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红旗轿车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工作需要,国家为徐帅配发了两辆汽车,徐帅在生活上不要求过高的照顾,硬是退回了一辆。徐小岩回忆道:“这是父亲的专车,母亲和我们姐弟都几乎没有坐过,但印象很深,公私分明一直是我们家的家规。”徐小岩说:“上小学时,家搬到东城区史家胡同,在海淀区的八一小学读书,同学中也可以说都是干部子女,也有互相攀比谁的家长官儿大的,但我对此毫无概念,不知道‘首长’具体是多大的官,也没觉得有什么特权。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很远,坐公交车还要倒一次车,车费两毛五分钱。因此,每个星期有三毛钱零钱坐车回家。那年月,本来就吃不饱饭,又赶上长身体,常常觉得饿。”一个周末,实在忍不住“北京小吃”诱惑的徐小岩就把车费拿去买东西吃掉了。于是,放学路上,他只能步行。那天,他一直走到晚上7点,天都黑了才回到家,父母亲急得不行。徐小岩回忆道:“后来,我只能坦白,因为肚子饿,把车费‘吃’了,一路走回来才晚了。父母那晚没有责备我,但也没有改变规定,依旧是只给三毛钱车费。”不仅对孩子们如此,对相濡[rú以沫的爱人,徐向前亦是如此。徐小岩说,“父母相知相伴、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好,但母亲很自觉,从不坐那辆专车,也不允许我们姐弟坐,因为那是公家的东西,是给父亲办公用的。”父母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让徐小岩终身受益。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就与子女们商量,将这辆车送给了徐帅的故乡山西太原解放纪念馆。徐小岩对许多事情都有着跟父亲相似的、不同寻常的解决办法。他说,“以前父亲的老部下送两箱橘子来,他都会不高兴地板起脸来训人,这样别人以后就再不往家里送东西了。”后来徐小岩做了领导干部,和父亲一样,他对“送礼”这件事也十分厌烦。徐小岩说:“中国人的家庭中总存在着一种气场,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一直都在引领着我们,所谓的家风,实际上就应该是这个意思吧。”徐鲁溪徐鲁溪是徐帅的二女儿,在选择学业时,她和弟弟徐小岩一样,都是选择了科研。鲁溪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后来又进入中科院读理论物理,是中国的第一代研究生,她主持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像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科学家。遗憾的是,1967年她被打成“5·16分子”,经过长期审查又被送进“五七干校”,使她搞科研的大好时光白白的流走了。 1966年,张元生从苏联回国,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因此结识了正在物理所读研究生的徐鲁溪。 1968年,张元生与徐鲁溪被分别下放到天津和湖北。在离开北京前一个月,他们决定结婚。 张元生至今都记得在徐帅家那一餐婚宴的菜单——白斩鸡、炖猪蹄、草鱼、青菜,玉米红薯,还有米饭……“菜虽然简单,但味道都很好。”徐向前没有给女儿什么嫁妆,徐妈妈送给张元生一支金星钢笔,当作结婚礼物,还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徐帅没有给女儿徐鲁溪什么嫁妆,给女婿张元生一支金星钢笔,当作结婚礼物,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婚宴也是简单的几个菜,白斩鸡、炖猪蹄、草鱼、青菜,玉米、红薯,还有米饭……女婿张元生回忆说:“菜虽然简单,但味道都很好。” 徐小涛徐帅最小的女儿徐小涛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当年,徐小涛中学毕业后被指派去内蒙古插队,按说,女儿年龄小,身体从小就不好,只要徐帅说句话,女儿就可以免除插队之苦,但他还是那句话,“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小女儿听从爸爸的话,背起行李就去了荒凉的大草原。
1951年5月25日,徐向前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团团长出访苏联,主要任务是与苏联谈判,一是购买武器装备,二是搞技术项目,发展自己的兵工厂。10月24日,徐向前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的任务,中苏两国签订各项协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了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但是徐帅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从被授予元帅那天起在以后很多年,他常说:“我们这些人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全军院校10万师生来京大会后的危急时刻,他莫明其妙地被推进了全军文革小组,他与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大闹京西宾馆”,他孤身深夜勇闯毛家湾林彪住地,促进了“军委八条命令”的出台,稳定了人民军队。他力挽狂澜的举动被陈伯达、江青一伙污蔑为“二月逆流”,而徐向前则成了所谓“二月逆流”的干将,很快陷入了受批判的大包围,先后3次被抄家,多次受围攻,又从“接受再教育”被迫“疏散”到河南。他和许多老革命家一样,精神、身体上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和摧残。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他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在斗争中识别了林彪,也理解了包括徐向前在内的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为“二月逆流”平了反,在中南海接见了各位老帅,毛泽东握着徐向前的手,满怀深情地连声说:“好人!好人!”
“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75岁高龄的徐向前,又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望着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欢腾的群众队伍,仿佛觉得中国人民获得了第二次解放,看到了劫难后的新中国的光明前景。
1978年3月,徐向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虽已年高,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使他壮心不已。他不顾年老体弱多病,倾心尽力投入到祖国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中。
袁满囤徐向前元帅爱兵如子,他经常说:“干部首先是士兵的同志,士兵的师长,士兵的表率,士兵的知心朋友。1982年原徐帅的警卫班班长袁满囤为了抢救在后海掉入冰窟窿的两名群众而英勇牺牲。2月24日晚上11点,袁满囤拿出武器刚上岗,突然接到报告,“后海有人落水”。他马上叫人替岗,自己抱起一块木板向后海跑去。他来不及多想,脱去棉衣,冒着刺骨的寒水,连续救了两名落水群众,等大家把他拉上岸,已完全昏迷。虽经医院紧急抢救,终因冰冻、呛水严重,停止了呼吸,年仅21岁。当时在广州的徐帅听到消息后,感到非常痛心,指示部队要向袁满囤学习,并亲笔题写了“优秀警卫战士——袁满囤烈士纪念碑”碑名。不久,在徐帅关怀下,袁满囤的妹妹袁淑兰接过哥哥的钢枪。她刚刚穿上军装,就受到徐帅的接见,徐帅在她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题词,勉励她像哥哥那样学习和工作。
徐帅的座右铭 人民的公仆[pú在徐向前元帅办公室里,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张条幅,“人民的公仆[pú”这是徐帅亲笔书写的。他以“人民的公仆”来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一生甘当人民的公仆。他曾经说过:“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利用职权谋私。私心重的人,往往不能公道办事,更不会为群众办好事。”
现代化的海军题词是徐帅1983年视察北海舰队时,为海军作的题词。
黄埔军校同学会1984年,当中央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后,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徐向前欣然承诺担任首任会长。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了继承和发扬黄埔同学的优良传统和爱国革命精神,徐向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1989年春节,88岁的徐向前与聂荣臻一起,寄语海内外黄埔师生:“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黄埔师生的历史使命。国家必须统一,民族必须团结。”
徐帅逝世后,李先念写下了名篇《沉痛悼念徐向前元帅》,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对徐帅深切的怀念之情。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大智大勇、缜[zhěn]思断行、擘画军事、驾驭战争的能手,一个坦荡无私、刚毅木讷、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这就是我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岁月里,深切了解的向前同志。